世纪要闻

深深世纪情,世纪发展需包容——一位大四学子的来稿

  

 “中国梦·世纪情”的话题已经失去了温度,但我想这不该只是一个一时热议的话题,而应该是每一个世纪人的习惯,是世纪学院与全院师生同发展共成长的深深情谊。

 世纪学院从大兴老校区移至延庆新址已经有半年的时间了,这段日子是全院师生与世纪学院共同努力走过来的,它更加值得珍惜。新校址地理位置虽远,但校园面积比之前大得多,有独立的教学楼、实验楼和图书馆,更加规范的教学环境,更加突出的大学风貌是我们现在及未来所拥有的宝贵资源,这需要我们更多的珍惜。

 世纪学院从11月的教师考察,到12月的实验室搬迁,再到1月的学生宿舍迁移,短短的三个多月完成了学校近十年积攒的所有物品的搬迁工作,这也表明了学校要继续更好发展的决心,2月17日,学校部分教师开始继续完成搬迁后的归整和调试工作,保证新学期在新校区的顺利开课,虽然有不周之处,但基础教学设施齐全,学生正常开课和生活可以保证。

 在新学期开课后,学校开始全面进行搬迁后的完善工作,在浴室建设、食堂修建、路灯更换、篮球场铺建、图书馆图书和设备的更换、实验室新设备的购置等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金,目的是让同学们看到世纪学院的变化,看到世纪学院的未来。

 新校区环境舒适,风景宜人,同学们再也不用到食堂聊天,也不用再一圈圈的绕操场了,公园、绿地到处都是休息的场所,到处都是放松心情的好去处。当我们走进图书馆,面积大了,不仅书多,供师生看书的桌子也多了,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同学们复习和考研的理想去处。再走进行知楼,整栋楼的实验室充分说明了一个理工科学校办学的规模,实验室更加集中,实验室间联系更加紧密,80余间实验室为同学们搭建了充足的实践动手平台,在课余期间还可以在行知楼大厅打打羽毛球,锻炼身体。明德楼的办公室更加方便学生联系老师答疑,学思楼的每间教室也足够容纳全校学生开课学习,校园的每一点变化,都是世纪人共同努力的成果。

 世纪学院马上就要迎来十年校庆了,虽然校址改变,但是世纪人的精神未变,我们一直都在争取做到最好,不论往届校友还是大一新生,对母校的每一份记忆都是最为朴素的世纪情,我们虽然念叨着学校的诸多问题,但我们不允许别人说它一句不好,因为我们的学校有我们自己顶!

 世纪学院在新校区建设不到一年,与老校区比势必会有些令同学不满之处,但毕竟老校区经历了近九年的建设,新世纪需要发展,更加需要同学们的包容、帮助与支持,只有齐心合力,才有经久不衰的发展决心和坚不可摧的办学信心,让我们全体世纪人一同努力,共同发展,为新世纪建设增砖添瓦,多一份包容,多一份理解,且行且珍惜!(电子与自动化系 刘超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