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纪要闻

我院暑期红色教育之旅圆满结束

    

我院暑期红色教育之旅圆满结束

根据学院纪念建党90周年及创先争优系列活动安排, 院党委于 7月 17日 至21日组织院党委委员、党支部书记、各教学单位党务工作负责人、优秀党务工作者及优秀党员组成红色旅游团,在党委副书记相俊英、综合办公室副主任赵美科的带领下,前往江西革命老区进行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,追寻我党我军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红色印记。

红色之旅的第一站是历史文化名山——庐山。庐山以“世界文化景观”,被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在我党的历史上,周恩来1937年代表中国共产党上庐山与蒋介石会谈;稍后,发表了抗日的重要讲话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,毛泽东三次登上庐山,主持召开了世人瞩目的三次中共中央会议。这里有著名的庐山会议旧址,有毛泽东写下的“天生一个仙人洞,无限风光在险峰”的诗句。来到庐山脚下,历览了一处处文化景观,参观了庐山博物馆,一幅幅历史画面悄然从每个人脑海中掠过,大家亲身感受到庐山无比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。

参观完壮美的庐山,旅行团驱车来到著名的英雄城——南昌。在南昌八一广场,全团成员在雄伟的南昌起义纪念碑前合影留念,在英雄的浮雕下开展“弘扬传统、坚定信念、党旗飘扬、争当先锋”的主题教育活动,传承红色革命精神。

 

      

7月19日一早,旅行团踏上了驱车5小时开赴“中国革命摇篮”——井冈山的旅途。大巴奔驰在赣西南的红土地上,大家望着路边的竹林和田野,遥想当年革命先烈曾在这里风云激荡的情景。这时,学院党委副书记相俊英提议,当年毛主席带着秋收起义的部队上山,今天我们唱着革命的红歌上山。大家热情高涨,兴致盎然的展开了“红歌联唱”:《十送红军》、《井冈山下种南瓜》、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》、《五星红旗》……一首首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把大家带回了革命岁月。激昂的旋律,火热的时代烙印,让大家入情入境,深受振奋鼓舞。红歌一直唱到井冈山下。这时大家忘却了旅途的疲惫,下车瞻仰用鲜血染红的井冈山石雕标志。大家展开校旗,激动地合影留念。

井冈山是这次红色教育之旅的主要目的地。这里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出发地,是党领导工农武装建立的第一块红色根据地。当年,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在这里开展了艰苦卓绝的“井冈山斗争”,培育了“坚定信念、艰苦奋斗、实事求是、敢闯新路、依靠群众、勇于胜利”的井冈山精神,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,为我党我军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。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,大家通过半景画、模拟实景、视频等形式,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,亲历井冈山革命进程的各个阶段;一件件展品,一幅幅图片,一行行字句,给大家讲述着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革命斗争的历程。

 

 

在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的黄洋界,大家举目远眺,但见群山起伏,云雾弥漫,山势险峻,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。战时的壕沟、炮台,经过岁月的洗礼依然如故。大家循着毛泽东、朱德挑粮上山走过的路,一路参观了黄洋界保卫战旧址、红军挑粮休息处旧址。在纪念碑前驻足,大家不由自主的重温了毛主席《西江月,井冈山》的豪迈诗词,似乎又感受到“黄洋界上炮声隆,报道敌军消遁”胜利场景。

 

在井冈山烈士陵园,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向井冈山革命烈士敬献了花圈。面对革命烈士,党员们庄严地举起右手,重温入党誓词:“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,拥护党的纲领,遵守党的章程,履行党员义务,执行党的决定,严守党的纪律,保守党的秘密,对党忠诚,积极工作,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,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,永不叛党。”在烈士纪念堂里,陈列着15744名参加井冈山斗争的革命先烈的遗像、生平简介和烈士名册。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让人震撼,那一排排烈士的名册令人触目惊心,他们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,抛头颅,洒热血,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新中国的建立铺平了道路。

 

 巍巍井冈山,悠悠红土情。红色之旅的党员们被这里的一草一木、一人一物深深地感动着、震撼着。没有革命先烈们的不懈奋斗和牺牲,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。红旅之行的党员纷纷表示,只有铭记这段不平常的历史,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把井冈山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,不怕困难,锐意进取,开拓创新,努力工作,才能无愧于革命先辈,无愧于党和人民,无愧于教书育人这个“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”。红色教育之旅,我们珍藏记忆,永志不忘。